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
桑国卫: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建设

作者:佚名 来源:互联网 更新于:2017-9-22 阅读:

近日, 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召开。中国药学会理事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《中国药物创新与“十三五”发展前景》的大会报告中,介绍了“十三五”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的发展思路和预期愿景,并给出了达到预期目标的建议。

作为“十二五”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,桑国卫表示,“十二五”以来,该专项针对重大疾病,围绕产业链部署研发链,共获批24个1类新药,相当于近50年总数的5倍;建成各类平台近300个,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0余项,获得国家一二等奖51项;支持产业创新孵化基地60余个;国家经费投入71.9亿元人民币,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00亿元人民币,出口产值37亿美元;生物疫苗研发水平位居世界前列,化学药物创新研究实现与国际同步,中药产业形成全球化发展趋势,促进了我国医药科技由仿制向创新、医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。

前不久,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“十三五”总体组名单出炉,桑国卫继续担任该专项“十三五”技术总师。他透露:“十三五”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,将围绕一条主线(产品技术)、两个维度(战略需求、民生现实需求)、三种能力(自主创新、转化应用、国际竞争)的发展思路实施。在具体谈到2017年的课题立项考虑时,桑国卫表示,将安排“十三五”60%以上的任务量,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组织方式,以提高目标性、集成度,定向委托和定向择优为主,以公开择优和后补助为补充,严格控制课题数量。

“十三五”该专项定向委托课题包括:“药物一致性评价技术与标准研究”,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,联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和科研院所、企业来完成;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创新药物研究”,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,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等完成。定向择优课题则包括:天然药物来源创新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、新靶点小分子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、应急医学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技术体系、国家级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(GCP)建设、高端制剂及新型辅料研发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、儿童用药及关键技术研究、基于中医典籍的经典名方研发、临床急需抗体类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、联合疫苗(多联多价)的研究与开发等20项。比如,国家级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(GCP)建设的研究目标,是建成10家以上示范性GCP平台,2~4家以上机构具备开展0期临床能力,培养专业人才队伍。每个GCP平台每年牵头5项以上国家1类新药1期临床试验,重大疾病药物评价中心每年牵头10项以上2~3期临床试验,每年完成2项以上新药临床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,以推动我国药物临床评价达到国际水平。”十三五“预期的标志性成果是,重大品种研发成效显著,药物研发创新体系逐步完善,中药现代化进程加速,国际化步伐加快,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。

12

上篇:

下篇:

网站地图